周作人编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《两条血痕》(开明书店1927年出版),收录了石川啄木的同题小说《两条血痕》。
周作人在这篇小说后面的译者附记(写于1922年8月1日)中介绍石川啄木的生平与创作,说《两条血痕》“是一种幼时的回忆,混合‘诗与真实'而成,很有感人的力量。
他的诗歌,尤为著名,曾译其诗五首登《新青年》九卷四号,又短歌二十一首,载在《努力》及《诗》第五号上”
。
至1959年翻译《可以吃的诗》,周作人翻译石川啄木作品的时间长达近四十年。
他喜爱石川啄木的作品,不仅是因为石川作品混合了“诗与真实”
,也不仅是因为他与石川同样悲观于生命的偶然与短暂,而且与石川作品的日常性、日本性有关——结合石川的诗歌来看尤其如此。
《一握砂》《可悲的玩具》两本诗集中,多有描写日常生活的诗。
“扔在故乡的路边的石头啊,今年也被野草埋了吧。”
“茫然的注视着书里的插画,把烟草的烟喷上去看。”
等等。
有的诗吟咏的日常生活过于琐细,因此如果不反复阅读就无法品味其中近于禅味的诗意。
这两本诗集收录的都是三行一首的短诗。
这种“三行诗”
的形式并非偶然形成,而是石川啄木受到其好友、歌人土岐善麿(1885—1980)罗马字诗集nakiwarai(可译为《泣笑》)的三行诗启发,刻意追求的。
在周作人看来,短小的形式最适合表现日本诗歌的美的特质。
他在《日本的诗歌》(约作于1919年)一文中说:“短诗形的兴盛,在日本文学上,是极有意义的事。
日本语很是质朴和谐,做成诗歌,每每优美有余,刚健不足;篇幅长了,便不免有单调的地方,所以自然以短为贵。”
清少纳言与石川啄木,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品出味道、发现美,是因为他们有一颗“日常”
的心,并且身处日本的精细文化之中。
在《枕草子》中,清少纳言描写日常生活情景之后,经常重复那句“这是有意思的”
,可见其品味生活的自觉性。
石川啄木,甚至能够把自己丰富的情感投射到海岛沙滩上的一把沙子(“一握砂”
)中。
这两位日本作家生活的时代相差近千年,而他们同样为周作人所喜爱。
周作人翻译他们的作品,是发现、认同他们的同一性,也是发现自我。
这五本书中,三本是创作,两本是翻译,但保持着精神与美学的一致性。
由此能够读懂周作人,读懂他与日本文化的共鸣,读懂现代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侧面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通过这种阅读,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日常性,深化对日常性的理解。
对于我等往来于世俗生活之中的芸芸众生来说,“日常”
是一种常态,是生命本身,因而是尊贵的。
2018年12月31日序于寒蝉书房
她曾经历了长平之战,鉴证了数十万人的坑杀。她曾率领大秦铁骑,与六国逐鹿天下。她见过天下三分,山河破碎。也听过那袅袅的隆中琴音。贞观盛世她曾一醉今朝,那千古女帝又是如何芳华?她鲜衣怒马过,也曾羽扇纶巾。做过田舍农,也为过教书生。却没人知道,这么一个人,活了两千年。嘛,比较轻松悠哉的历史文吧,因为个人原因可能并不能做到完全符合历史,经得起考证。但我会尽力查全资料来写的。第一次写这种文章,我还是希望写的有趣一些,哈哈。最后,变身慎入哈。...
崇祯十七年二月初,朱武魂穿成崇祯皇帝,自带九阳神功。所谓九阳神功,内力自生速度奇快,似无穷尽普通拳脚也能使出绝大威力,防御反弹外力攻击,习者速度将受到极大加成,更是疗伤圣典,百病不生,诸毒不侵。然则此时的大明朝,人心尽散,病入膏肓,积重难返,何尝补救?既然如此,朱武直接掀桌子,重新打天下便是!(非武侠向)...
卫子佟穿越到超神学院的世界后,觉醒了一个嘴炮级超能力,可以否定现实存在的事物对自己人流中,卫子佟说你们看不见我!于是他就进入了隐身状态战斗中,卫子佟说我力大无穷!于是他一拳把对手轰飞了出去对队友葛小伦问子佟,咱们不会死吧?卫子佟说你无所畏惧!葛小伦顿时就觉得浑身是胆,大笑着说爷爷我怕过谁?对敌人某恶魔面对人类士兵的枪林弹雨仰天大笑。卫子佟说你防御无效!恶魔的笑声戛然而止,因为子弹如同穿透奶酪一般轻松地穿过了它的身体新创建了个QQ群1087186693,欢迎来水!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超神学院之否定虚空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!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