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新社

第九十三章 徐州煤炭开采利用第一人北宋大文豪苏轼(第3页)

以冶铁作兵,犀利胜常云。”

这是苏轼在其所作的《石炭》诗前的引言。

石炭,即煤,苏轼把这些石炭称之为“山中的遗宝”

,在宋时不少地方已逐渐为冶铸业与民用生活燃料。

();()  徐州自上年大水之后,燃料缺乏。

水灾之后,又逢旱灾;旱灾稍缓,寒灾接踵而至。

是年冬季,徐州连降大雪,天气异常寒冷,薪柴奇缺且价格高昂,一床被子连半捆湿柴都换不到。

为御严寒,百姓迎风冒雪,四处奔走,争相砍伐林木,以致“千里禾麻一半空”

,居民烧火做饭以及取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。

苏轼不忍百姓遭此饥寒,便积极组织人力,四处寻找煤炭。

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,终于在元丰元年腊月间于徐州西南的白土镇,发现了储量可观、品质优良的煤矿。

找到煤炭后,徐州百姓们欣喜不已,苏东坡更是激动万分,挥笔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《石炭》诗。

徐州开煤矿,是苏轼仕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,而记叙此事的《石炭》诗,不仅是我国古代煤炭史上的第一曲赞歌,更是我们今天研究徐州煤矿发展史的第一篇史料。

道潜过淮上时,又托专人给苏轼捎来了书信。

在信中,道潜表达了对苏轼的念念不忘之情,令苏轼异常感动。

苏轼回信说,每次在来到逍遥堂时,想起与道潜禅师一起游览并夜宿的经历,没有不怅然的。

对参寥子寄来的三首诗作,苏轼觉得无不清新美好,读之都不忍释手,姑且先唱和一首附信寄回。

参寥子求作的真赞,苏轼因公务繁忙还尚未动笔。

在回信中,苏轼对参寥子说,明年开春自己会向朝廷谋求一个江浙一带的州郡任职,到时候会第一时间通知他。

道潜所要的墨条,苏轼已给准备了两条上品的,改日奉上。

苏轼所说的谋求江浙一郡,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,他还确实向当时的枢密院一位朋友写信求助。

当时的枢密使为吴充,枢密副使为王韶,而冯京、孙固、吕公著、薛向、曾孝宽等苏轼的一众朋友都在枢密院任要职,至于苏轼的求助信时写给哪位朋友的,今天已不得而知。

不过苏轼给亲家翁、范镇三子范百嘉(字子丰)写过信,却是有着确切记载的。

范百嘉之女已经许配给了苏过,虽然此时的苏过年方七岁,但在那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

的年代,苏轼就可以亲家翁的口吻互称了。

在给范百嘉的信中,苏轼说他听到浙江四明来年四月有个空缺,尚未定下人选,想让亲家翁在朝中打探一下,找找门路。

苏轼也知道这事确实有点使范百嘉作难,但为了能够到江浙一带任职,就在所不惜了。

后来,在得知不能到四明去的消息后,苏轼只得退而求其次,开始谋求到淮浙一带了。

正在此时,苏轼得知大表哥文与可已经被除知吴兴(湖州)。

在为表哥庆贺的同时,苏轼还告诉表哥,自己目前在谋求到安徽宣城任职,如果愿望实现,那么与表哥任职的州界将是接壤的,那将是一件奇事。

他还告诉大表哥,这次沿南河赴任时,行船会很难。

因此建议表哥走五丈河,经曹、郓、济三城到徐州来与自己相会,然后再从泗水进入淮河。

苏轼说他写此信时,毛笔已经上冻,因此自己的字迹极其表述都不够严谨。

但我们知道,苏轼对大表哥表达出的渴望团聚之愿望却是格外真挚的。

本月排行榜
    本周收藏榜
      最新更新
      新书入库
      热门小说推荐
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