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由此而来。
();() 苏轼巧妙地借用这两个典故,是说周生追求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,精神固然可嘉。
但像你这种色艺俱佳的歌舞女郎,是难得的人才,似乎不应该这么早就脱离营妓名籍、从良嫁人。
再说,放你走了,杭州的艺术团体以后就缺少能够撑台面的艺人,所以我不能批准你的请求,还请你能够原谅和理解。
这完全就是文人们心中特有的有趣的逻辑。
新任知州陈襄到任时,正是杭州城里木芙蓉盛开的时节。
木芙蓉又名芙蓉花、拒霜花,原产我国的湖南,目前成了成都市的市花。
陈襄,字述古,因居古灵,故号古灵先生,与郑穆、陈烈、周希孟并称“古灵四先生”
,侯官(今福建省福州市)人,还是理学大师朱熹(号晦庵)的得意门生。
熙宁元年(106,老陈任尚书刑部郎中,修起居注,知谏院,管勾国子监事,改侍御史知杂事。
其时王安石执政,陈襄五次上疏,论“青苗法”
之害,请罢免王安石、吕惠卿等小人。
神宗不从,但器重陈襄文才,召试知制诰。
陈襄以言不见听,辞不应试。
熙宁四年,陈襄出知陈州(今河南淮阳),在任期内曾修建范仲淹拟修的学舍,与诸生讲解《中庸》。
陈襄与苏轼的见面礼是从一首《和陈述古拒霜花》开始的。
苏轼在唱和陈知州的诗中有“唤作拒霜知未称,细思却是最宜霜。”
句,在这里,苏轼面对和自己有着同样抱负的陈襄,在当下新法盛行的政治氛围中,苏轼很是喜欢木芙蓉这种开放于深秋,霜侵露凌却又风姿艳丽,占尽深秋风情的花卉,觉得它就像是极具风骨的历代士子一样,最适合被叫做“拒霜花”
了。
陈襄上任后,一个叫孙奕的闽人被提拔为签判。
孙奕,字景山,福建闽县人。
此人也是因为抵触新法,被邓錧等人弹劾而外放的官员,在陈襄的眼里,小孙是一位“行事著于乡里,节义信于朋友,历官所至,多以善政闻”
的好干部。
此时已时近深秋,正当苏轼与新任知州陈襄在工作上互相熟悉与磨合之际,周邠的老母亲去世了。
周邠(字开祖)是陈舜俞的女婿、钱塘人,其时任钱塘县令。
此人年长苏轼一岁,是个陪同苏轼在杭州西湖边流连了三年的铁杆。
听闻好朋友丧母的噩耗,苏轼立即前往祭奠,还给周老夫人写了挽辞。
闲暇时,苏轼就会围绕西湖一带到处走走。
凤凰山上有座梵天寺,寺僧惠诠的一首小诗“落日寒蝉鸣,独归林下寺。
柴扉夜未掩,片月随行屦。”
苏轼读后,觉得清婉可爱,就想唱和一首。
但这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寺僧之作,绝非俗人可比,苏轼的和诗“但闻烟外钟,不见烟中寺。
幽人行未已,草露湿芒屦。”
此诗虽也清绝过人远甚,但是惠诠的诗,更是有着月下林间那种幽深清远的另一种风流。
纪晓岚先生读后认为,苏轼之所以喜欢惠诠这首小诗,乃是“偶思螺蛤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