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新社

第三十七章 东坡遇琴操红颜知己一段情(第1页)

东坡诗中的浑瑊,本名日进,浑瑊精通骑射、武功过人,生性谦虚谨慎,虽位至将相,但从未有自矜之色,深受唐德宗信任,得以保持功名终生。

时人常将其与金日磾相提并论。

后世亦有将其与李晟、马燧并称为唐德宗时三大名将之说。

浑瑊自唐玄宗天宝初年从军以来,转战西北,大破阿布思;平定安史之乱、周智光叛乱;平定仆固怀恩叛乱;屡破吐蕃、回纥;血战奉天,讨平李怀光叛乱等征战五十余年,为维护唐朝的统治立下了卓著的功勋。

唐贞元十五年(799年)冬季,浑瑊卧病。

十二月二日,浑瑊因病去世,享年六十四岁。

德宗得知噩耗,极为悲痛,为他辍朝五日,大哭不已,群臣都前往延英殿奉慰。

德宗追赠浑瑊为太师,谥号“忠武”

,赠绢布四千匹、米粟三千石。

后丧车即将抵京时,德宗又为其辍朝,命京兆尹监护其丧事。

由于爱屋及乌,浑瑊的两个儿子也因为父亲的荫庇,成为当朝达官。

至于苏东坡写此诗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对于朝廷的忠心,我们不得而知,但后世的学者们经过考证,这首诗是《东坡集》里收录的最后一首诗。

这本《东坡集》为东坡先生亲手编录,随其出处,古律诗相间,因此谬误极少,于东坡在世时已经行世。

至于此后的诸如《后集》、《内制集》、《外制集》、《奏议》、《和陶集》、《应诏集》等六种集子,不管是杭本还是蜀本,也许都不是东坡先生亲手辑录。

甚至,收诗止于建中靖国元年的《后集》与收诗止于元符三年的《和陶集》行世时,坡公已不在人世矣!

苏东坡写完歌颂浑瑊的诗作后,又根据宣德郎、前权知信州军州事侯临在现场考察后的建议,决定自浙江的上流石门处,并山而东,开凿运河以达江。

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横亘江中的浮山之险。

东坡先生还曾与两浙路转运副使叶温叟、两浙转运判官张璹、侯临、张弼都还亲自到现场察看过。

因为浙江大潮来自海东门,势如雷霆,而浮山峙于江中,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,洄伏激射,遂沉公私船只不可胜数。

苏东坡经过与众人的商量,决定自浙江上游的石门,并山而东,开凿运河。

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,以达于江,又并山为岸,不能十里以达于龙山运河,以避浮山之险。

众人经过谈论,都觉得这是件无穷之利的大好事。

于是,苏东坡便上书朝廷,想争取一点朝廷的钱物上的支持,好将此事办成。

谁知,苏东坡的奏状递上去之后,朝中有些人或因嫉妒东坡成功,便撺掇着当地的官员“力排之”

是故,此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
转眼之间,苏东坡的杭州知州任就要到期了。

回想起这几年的岁月,东坡先生不禁感慨万千:

这期间,东坡先生曾举荐过州城(隶属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)人欧阳经,此人家世业儒,经尤颖异。

登进士第后,辄乞归,建一草堂,日读书其中。

起初曾为杭州幕官,以诗文见称。

后经东坡先生的举荐,官至朝散大夫知封州(治所义宁县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、开平县西)。

东坡还曾举陈觉民应制科,赞赏过龙井辩才的先生、僧若愚的诗文“当日当能振辩才家风”

当东坡先生曾在双桧堂前手指二桧,说了上句“二疏辞汉去”

,徐璹当即对出下联曰:“大老入周来”

,东坡对此句击节久之。

();()  守杭之际,东坡先生尝与常州江阴人胡哲以及富阳人、秘书丞李友谅、朱照僧、钟守素、思聪(闻复)禅师、遵老从游。

做过《二鱼说》对于世上的乱发火后追悔莫及与欲盖弥彰的两种行为感到悲哀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。

同时,施舍了亡母程夫人遗留下来的簪子与耳环,并命画工胡锡来画佛像,用来追荐父母在阴间得到福佑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    新书入库
    热门小说推荐
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